当前位置:首页 >深度 > 正文

千方百计守护好我国的“粮袋子”
2023-03-06 13:02:05    光明日报

【圆桌对话】


【资料图】

嘉宾

钱前代表(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任)

严建兵委员(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)

王智慧代表(河南省南阳市委副书记、市长)

主持人: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杨舒

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。2022年,我国粮食生产实现“十九连丰”,产量达1.37万亿斤,连续8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14亿人“到点开饭”的底气十足,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!
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,稳定粮食播种面积,抓好油料生产,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。如何看待我国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并确定接下来的发力点?我们特邀代表委员深度探讨。

2022年10月8日,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的农民在扬晒收获的玉米。新华社发

2022年10月21日,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,村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。新华社发

精准施策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

主持人: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,耕地、科技和装备支撑、种粮保障等都有所优化。具体而言,体现在哪些方面?

钱前: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五年来,我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完善强农惠农政策,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
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史,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紧密相关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在生物育种、土壤改良、植保与疫病防控、精准栽培、设施农业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,农业科技整体研发实力进入世界前列,有力保障了我国农业的稳产增产和粮食安全。从我所从事的水稻研究来看,我国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,并继续保持在水稻新品种创制理论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领跑地位。水稻育种水平再攀新高峰,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,节水抗旱稻等成果助力破解品种培育的瓶颈问题。同时,生物育种产业化也在有序推进。

严建兵: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强化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,启动一系列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计划,加快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;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应用,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.4%;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壮大,服务能力增强。同时,严守耕地保护红线,提升耕地质量,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,建立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,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。此外,通过农业补贴等保障种粮农民收益,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,稳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。

王智慧:南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,素有“中州粮仓”的美誉。我们始终扛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,坚持藏粮于地,采取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,全面推行“田长制”,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;加强“吨粮田”建设,建成905万亩高标准农田,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900万亩以上,产能稳定在140亿斤以上。坚持藏粮于技,以邓州全国杂交小麦育种创新基地、唐河良种繁育基地为依托,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,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。推进“优质粮食工程”,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,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高质高效统一。

不容忽视 粮食产需仍呈紧平衡态势

主持人:客观来看,牢牢端稳中国饭碗,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哪些问题?

钱前:目前,我国粮食产需紧平衡的趋势没有改变,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。种质资源是支撑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育种创新的物质基础,虽然我们进行了大范围种质资源的收集,但种质资源鉴定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,亟待加强重大应用价值基因资源的挖掘,解决育种原始种质资源同质化问题。同时,亟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基础研究,突破基因编辑、智能设计育种等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,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,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
严建兵:我国用占全球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球近20%的人口,但同时也消耗了较多化肥农药,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。此外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食物消费日益多样化、健康化、个性化。需求增长与供需结构失衡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、国际贸易及市场环境不稳定等成为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,在构建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方面还要持续努力。

王智慧:我国的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,全球粮食产业链、供应链的不确定风险增加,确保粮食安全任务艰巨。粮食生产基础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。从耕地质量看,高标准农田占比不够高,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。从科技支撑看,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,在较高单产水平上进一步突破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。从保障体系看,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、农业执法监管体系等不够健全。

久久为功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

主持人: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”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”。接下来,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、提升粮食产能应如何发力?

钱前:从农业科技角度看,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资源整合集成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,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。建立国家农作物特异品种和野生稻等种质资源圃,尽快实现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的便捷共享利用,创制重大突破性新品种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产业化。在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上,要南北联动,坚持全国一盘棋、产学研一体化,全方位构建基础研究、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紧密结合、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衔接的现代农作物科技创新体系。

严建兵:接下来,要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。守好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,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,提高高标准农田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,继续实施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。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,大力推广环境友好的保护性耕作,保护土地的生产力,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。要向科技要产量,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,通过良种培育、农业机械、智慧农业等科技攻关,构建以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为方向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。同时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,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。

王智慧:南阳将继续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聚焦“地、种、技、水”多措并举稳根基、提产能。在“地”上,持续加强耕地保护,坚决守住耕地红线,确保种粮面积稳定;抢抓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机遇,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。在“种”上,充分发挥邓州全国杂交小麦育种创新基地等作用,努力培育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家品种,同时积极引进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。在“技”上,深入实施“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”行动,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、机械化作业,加快推进良种良法配套、农机农艺融合。在“水”上,强化全域统筹,科学调配使用水资源,完善农田水网格局,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,为守好国家“粮袋子”作出贡献。

2022年,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7.75亿亩、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,产量1.37万亿斤、增产74亿斤,连续8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

目前,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%,实现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。数据来源:农业农村部

5年来,加强耕地保护,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,完善水利设施,新建高标准农田4.56亿亩。

5年来,加快种业、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,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%提高到73%。数据来源: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

关键词: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种质资源

下一篇:
上一篇:

千方百计守护好我国的“粮袋子”

棒球帽mlb是什么牌子

金价涨势放缓或陷震荡 重磅数据周五即将披露 世界实时

混凝土外加剂有哪些

中信证券:库存改善叠加消费转好,A股服装接力复苏 环球今日报

中医保健知识大全集_中医保健知识|天天热讯

两会今日看点:人代会全天举行代表小组会议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 全球快讯

全球今热点:怀化市文旅广体局调度全国两会期间安全播出工作

环球今热点:露得清是一个怎么样的牌子呢

微软收购空芯光纤公司Lumenisity

加纳利犬的优点和缺点_加纳利犬

报道:当前关注:排名精灵如何用_排名精灵使用方法

天天讯息:腾讯QQ里玩什么游戏可以免费赚Q币

咪喹莫特乳膏可以去疣吗_用咪喹莫特乳膏去疣吗|消息

七月半是几月几号 天天要闻

花团锦簇是褒义词_花团锦簇的反义词

热点在线丨人活一世,“知止”而明

快播:这里一油轮沉没 80万升燃油泄漏!2.4万公顷珊瑚礁或受影响

焦点观察:杨超越亲完把头埋进侯明昊颈窝是怎么回事_杨超越亲完把头埋进侯明昊颈窝具体情况

吴亦凡演的电视剧有哪些

环球快播:梅宁格在威尼斯开设新酒店

【环球热闻】后天导演_关于后天导演的介绍

《他 记录着这个世界》OvO|全球热文

世界微资讯!张掖市电子消费券各种类面额是多少2023

速递!【财眼观两会】冷友斌:建议在黑土优势区域建立国家级先导区

邵长专:建造符合中国美学的现代竹桥 信息

fyi是谁的缩写_fyi是什么的缩写 全球观焦点

【全球聚看点】轰轰虎充值中心官网_轰轰虎

美股小幅低开 哔哩哔哩涨超8%-天天热门

极限挑战爆炸官方解释_极限挑战爆炸 天天滚动

保利发展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上交所受理_全球视讯

注意!和邦生物将于3月17日召开股东大会

弘扬骆驼文化 壮大骆驼产业—海西乌兰千峰骆驼文化艺术节开幕 焦点播报

Amador 世界实时

快讯:德生科技涨停 报于18.13元 当前热闻

公积金第一次贷款算首套房吗?